站内搜索

学院简介


【学院简介】

地球科学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5年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的地球物理学专业,已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地震监测预测、地震地质专门技术人才。学院设有5个本科专业,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省级重点学科、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专业平台。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1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,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,其中正高级职称12名,副高级职称22名;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名;博士生导师3名,硕士生导师23名。学院建有地震监测预测、地球物理探测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、地球化学、基础地质、新构造与年代学、活断层探测等七大模块共20个实验室,占地面积2000余平米,仪器设备1500余台套,总值5000余万元,生均仪器设备达到5.0万元,教学仪器设备先进、功能齐全,在国内同类院校达到先进水平;学院在天津蓟县、宝坻,北京门头沟、海淀、平谷,辽宁兴城,山西太原,河北三河燕郊、大厂夏垫,秦皇岛柳江盆地,昌黎黄金海岸等地建有十余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,并与地震、地调、环保、应急等行业多家单位在共享教学资源、共建基地、实践指导、岗位实习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、协同育人。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、雄厚的师资力量、优越的教学资源,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成长成才。

【学院总体定位】

学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“两个坚持,三个转变”重要思想,面向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领域,聚焦地震及地质灾害,按照“巩固传统学科优势,凸显防灾减灾特色,发挥理学引领作用,支撑新兴学科发展”的思路,建设行业特色一流学科,强化应急管理主干专业内涵建设,构建防灾减灾特色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,努力建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、特色鲜明的地学人才培养和地震科技创新基地,为应急管理大学全面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教育培训“三大高地”提供重要支撑。

【学科发展定位】

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两个坚持,三个转变”的指导思想,面向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,聚焦地震及地质灾害,按照“巩固传统学科优势,凸显防灾减灾特色,发挥理学引领作用,支撑新兴学科发展”的思路,以理为主、理工交叉、科教融合,坚持特色发展,建设国家级、应急管理行业特色一流学科,加强应急管理主干专业内涵建设,构建防灾减灾特色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,努力将学院建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、特色鲜明的地学人才培养和地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科技创新基地,为学校全面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教育培训“三大高地”发挥骨干支撑作用。

【人才培养定位】

学院秉承“行业需求为本,学生成才为要,科教融合为基,实践创新为重”的培养理念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加强应急管理主干专业内涵建设,建成地球物理学(地震监测预测)、地质学(地震地质)两个优势特色突出的一流本科专业,勘查技术与工程、资源勘查工程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,构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地学人才培养体系。

学院立足地震及地质灾害孕育机理、监测预测预警、风险评估、灾害应急等关键环节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,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,熟练掌握地球物理学、地震动力学、地震地质、地球探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,能够从事地震监测预测预警、孕震环境探测、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、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、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、地震灾害应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。

学院历史沿革与专业设置

  


 

学院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平台



©  防灾科技学院基础部 版权所有  Copyright 2009.www.cidp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016947号-1